(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十年前成功逼使政府大縮維港填海規模的保護海港協會,再度披甲上陣,反對政府撥地在中區駐港解放軍總部對開海岸興建軍事碼頭,擬出四部曲行動計畫,最後一部曲是司法覆核。
十年前的維港填海司法覆核,保港協會和政府各有勝負。協會本來要求全面取消中環灣仔填海工程,結果法庭認為,部分工程涉及紓緩港島交通擠塞的凌駕性需要,拒絕全面禁止,規定政府只能進行基於這些需要必不可少的填海。填海範圍得以大幅縮小,維多利亞港不致淪為維多利亞河。
當年的填海爭議,並非囿於法庭內的訴訟,而是連同舊天星碼頭拆卸等事件,發展成大量市民參與的社會運動,大幅提高社會上下對維港這一寶貴資產的保育意識。政府的維港填海計畫,本來已經構思改善海旁設計,至此「還維港於民」成為社會普遍共識。
正視歷史和國際協議
這次城市規劃委員會,就中環海旁劃地作軍事碼頭設施諮詢民意,初時看似風平浪靜,潛藏暗湧卻在諮詢期最後關頭浮現,反對意見主要來自當年保護海港、反高鐵、反港珠澳大橋的圈子,加上年輕「生力軍」,當中有人甚至形容這是解放軍「佔領中環」。
純粹從市民享用維港海濱的角度來看,如果在中環與灣仔之間的海濱長廊,有一段被劃作軍事禁地,變成「斷橛禾蟲」,殊不理想。不過,以此視為解放軍「侵佔」港人的維港使用權,未免忽略了整個安排的歷史背景,以及中英在香港回歸前,就本港軍事用地安排簽署的國際協議。
當年協議的解放軍接收駐港英軍用地清單,當中包括當時的添馬艦英軍總部。那個漏斗形建築物,在回歸後變成解放軍總部。至於總部的碼頭,由於有中環灣仔填海計畫,中方同意妥協,讓填海進行,以本來的添馬艦碼頭,換取日後在新的海岸闢出軍事碼頭,以專用道路連接解放軍總部。
當年的添馬艦英軍總部,一年只開放數天讓市民參觀。政府後來規劃新填海地皮時,則加入了軍事碼頭在不用時開放予市民的構思,而且碼頭建築物的設計與周圍環境協調。在讓市民共享維港的原則上,新的安排明顯進步。
妥解民怨防七一效應
現在保港協會則企圖把軍用碼頭定義為軍方可以加入使用的碼頭,又指港府試圖暗渡陳倉改變土地用途。政府昨日逐點反駁,有關爭議卻不會就此平息。
政府多年來一直沒有隱瞞要預留中環部分海岸作軍事碼頭,不過由於涉及軍用設施比較敏感,設計方面要由解放軍拍板,故此比較低調。現在社會上出現高調反對的聲音,而且會在議事堂裏應外合,有關方面如果不妥善處理,例如清楚闡釋日後市民使用安排,政府和解放軍的形象都會失分。
建設海旁軍事碼頭涉及防務及合約精神,當局必須履行。反對者聲稱不欲把議題政治化,但難免出現客觀的政治後果。現時「佔領中環」運動持續發酵,不排除方方面面的民怨匯流成二○○三年的「七一效應」,成為類似當年「廿三條」立法、負資產、失業、沙士等民怨的總爆發。未來幾年各類民生與政治議題糾纏不清,政府將要持續面對一波又一波的多條戰綫挑戰。
(社論)
私家偵探社私家偵探偵探社香港私家偵探社偵探
徵信徵信社徵信社徵信
- Apr 22 Mon 2013 13:14
做好軍事碼頭開放 還維港於民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