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閻光濤/整理

 中評社16日電,為因應藍營在南部選票大幅流失,國民黨黨政高層決定透過擴編行政院南部辦公室的方式,加強官員與基層民眾溝通,曾經擔任新聞局長,並在這次轉換跑道成功拿下席次的國民黨立委江啟臣接受中評社專訪時坦承,馬政府官員在推動政策上,確實與基層民眾感受有落差,儘管閣員不可能都從民代出身,但只要建立以人民為主的概念,他相信這距離會拉近。

 江啟臣是吳敦義接任行政院長時的新聞局長、發言人,也是這次官員轉戰立委成功的案例,他指出,從基層民代出身的吳敦義在與閣員,或與總統馬英九溝通政策時,都常會從基層人民會怎麼想,會希望怎麼做出發,這和一般公務員關在辦公室,或一群閣員在會議室時討論政策相當不同,之後,他參選接觸民意後才發現,官員和民眾之間的距離確實存在,而這樣的體會很深,也讓他收穫很多。

 他指出,很多民眾在面對自身問題時,常有著求助無門的痛苦,而這些問題在他看起來其實很小,很好解決,但對不了解行政機構的民眾來說確是很難。像他在拜票時,就曾經遇到一個媽媽陳情,要求的只是兒子學校附近的紅綠燈號太亂,希望號誌整合讓交通好一點,也有個媽媽陳情兒子受傷失去一支眼睛,卻無法申請殘障手冊,希望他幫忙解決。

 經過他深入了解後,江啟臣指出,很多政策本身希望幫助人民解決問題,但因為門檻過高,限制太嚴,反而讓民眾看得到吃不到,像對於花農、果農的補助就是如此,去年藍綠陣營在爭吵兩元柿時,他就注意到柑橘盛產,利用馬英九到基層時,他就建議農委會應該啟動次級品的收購,以避免果賤傷農,政策只要快一點、稍轉變一下就能幫助農民,但這些例子非得實際到基層不可。

 曾經是閣員之一的江啟臣指出,他知道很多閣員害怕面對民代,主要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不少立委質詢或提出要求時咄咄逼人,但偏偏民代深刻了解基層民眾的需求,官員往往在如此的心態作遂,又沒有太多機會南下與基層民眾坐談,時間一久反而拉開了與基層民眾的距離,讓外界有深在雲端的批評。

 江啟臣認為,官員與基層民眾不可能零距離,但官員一定得要建立以民為主的觀念,在研擬政策時從民眾的角度出發,對於民代的意見就會重視,決定政策實行後,也會時時關心基層的反應,面對政策必須溝通時,也不能畏縮,即使是反對的一方也一定是可以說服的。

 從官員轉換成立委,江啟臣表示,對他確實是很大的轉變,至今他仍感謝各界對他的力挺,每每看到幫民眾解決問題後,民眾對他感謝的笑容,總是讓他感動不已,現在,馬政府的閣員雖然大多都是學者出身,沒有基層的歷練,但只要存有為民眾服務,幫民眾解決問題的概念,他相信政策的推動一定可以很順遂。 【中央網路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kdetec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