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文章}NO.4一律從母姓比雙軌姓氏好  二千多年以來,漢文化的真諦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齊家就是重視家族,也就是說,家族是漢文化鏈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家族的符號就是姓,很多女性誤以為冠夫姓就是冠丈夫的姓,那是錯誤的觀念,而是冠夫家家族符號的意思,表示妻是夫家家族的成員,與夫權的強勢與否無關。  妻冠夫姓或子女從父姓是因為漢人社會是父系社會,並且已有二千多年歷史,在春秋之前,漢人的子女仍然從母姓,因為古代的漢人是母系社會,如果我們去參觀陝西半坡遺址即可看到古代人是母系社會的證據,那麼為何母系社會要變成父系社會?那是他們經過數千年的生活經驗累積而成,古人認為男系社會比較適合人類的生活。  其實,到目前為止,世界上仍然還有母系社會的民族,例如臺灣東部的阿美族即是母系社會,只是光復後,國府強制他們使用漢姓漢名,而且要依照我國戶籍法子女必須從父姓,搞亂了他們母系社會的秩序,否則他們的風俗習慣仍然保存母系社會的運作。  二千多年來,漢人社會一直保存父系社會,一切的生活習慣及稱謂均依父系社會制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家族的形成,也就是姓的存在,同姓才能形成家族,所以家族的具備三條件是祠堂(即是姓氏)、族產、族譜,一個祠堂不可以多姓聚合,如果多姓祠堂就叫做「百姓公」、「有應公」或「大眾爺」,那是無後裔的孤魂野鬼祠。  我國民法親屬編1059條子女從姓新規定是從去年5月23日開始實施,從此之後,子女姓氏須由父母書面約定,換句話說,今後子女可從父姓也可從母姓,也就是由父系社會的單軌制變成父、母雙系社會的雙軌制,立法院去年立了這個法是說為了兩性平權,其實這是人類文明開倒車,這個現象就如同行人靠右行(美式)或靠左行(英式)都可以,而我國的制度是可以右行又可以左行的雙向行,這樣必然交通紊亂。  家族是漢人文化鏈的重要一個環節,子女從姓雙軌制之後,經過五、六代,一個人的後裔就有好幾十個姓,家族當然就蕩然無存,這種斷鏈的漢文化會變成什麼樣的社會,大家不難想像。  去年立法院立了這個1059條民法是不負責任的立法,這樣只能製造社會紊亂,而對兩性平權並沒有凸顯意義,因為後續的風俗習慣或稱謂等並沒有進一步的立法,爾後,我們應該男娶女或女娶男也沒說明清楚。  總之,姓只是家族符號,它與男女平權無關。因此我建議立法院重新考慮這個問題,如果認為維持父系社會從父姓不好,要不然改為母系社會,子女一律從母姓,這樣的母系社會仍然可以使母系家族存在,否則姓氏雙軌制將造成家族制度瓦解,漢文化鏈也將造成斷鏈現象。 轉載自:http://blog.roodo.com/awakeningfoundation/
徵信社,徵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kdetec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